關于我們 | 信息反饋 
常見問題
聯系我們
  首 頁 蒙藥廠介紹 蒙藥精品 蒙藥文化 缺藥登記 在線咨詢 蒙藥療法 會員購藥 內蒙風情

蒙醫藥知識
蒙醫藥歷史
蒙醫藥特點
用藥指南
蒙藥分類:
內蒙古蒙藥精品網
當前位置:首頁 >> 蒙藥文化
蒙古族醫學起源及特點之概說
      蒙古族醫學是以居住在蒙古高原為中心地帶的北方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生活、生產歷史過程中,同自然災害和疾病的斗爭中所積累起來的醫療經驗之結晶。它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藏醫及古代印度醫學的部分理論和漢醫學的知識而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醫學,以下簡稱為《蒙醫學》。茲將其起源及發展的歷史過程和現代蒙醫學的特點概述如下。

      1 任何一個民族的所有科學的產生與發展與其所處的社會、經濟、文化和宗教的發展以及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自古以來,蒙古族人民在北方蒙古高原過著逐水草而游牧、狩獵的生活,在同寒冷、潮濕、風雪等自然災害和各種疾病的斗爭中,不斷地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知識和經驗。古代蒙古民族信仰薩滿教,當罹患疾病或遭受自然災害時,即請奉命巫師禳除厲殃,驅邪治病。因而當時之巫師掌握了應用偏方、土方治病等一定的醫療技術。在《蒙醫偏方療法》中記載:“…秦玉之母生病,請巫師治之……當遭禍害、饑饉、疫癘盛行時,亦請巫祭祀禱之”。當時,蒙古人多飲用酸馬奶、羊肉湯以補養身體;對由寒冷所致的疾病用熱敷、熱針、艾灸及色布蘇療法醫治;對發病部位則施以拔毒之法及皮療;由暑熱引起的疾病,則施以冷敷、放血、煎服大黃根等醫治;由于墜馬、跌倒等所致的腦震蕩則用“以震治震”之法治之;對外傷出血,則用駝毛、狗毛或人的頭發等,施以燒灼療法止血?梢哉f,所有這些,是蒙醫學產生的萌芽時期。有關蒙醫學最早有記載的醫書算是中醫名著《黃帝內經·素問》第四卷《異法方宜論》第80頁第十二章記載:“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 ,故灸者亦從北方來”并在《蒙醫學簡史》引里記載:“在《前宇妥·元丹貢布傳略》中提到:‘蒙古地區驅病邪外達宜用放血之法”’。如上所述,古代蒙古民族雖有豐富的傳統民間療法和醫療經驗,但因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也沒有專著流傳下來,同時也未能使之系統化,理論化。
      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統一全蒙古各部落之后,同國內各民族,特別是同漢族之間的往來更加密切,并與印度、阿拉伯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通商及文化交流也隨之開始,于是蒙古民族的經濟、文化也得以發展,到成吉思汗后代元世祖忽必列時代,創造了蒙古文字。從15世紀后期,蒙古族開始信仰黃教(即喇嘛教),繼而從西藏和印度引進佛經,如《甘珠爾》、《丹珠爾》等巨著及《八支心要集》(即古代印度醫學——阿優吠陀)、《月王藥診》、《四部醫典》等許多醫學專著。當時之蒙古帝政、后來的明清兩朝政府,實行鼓勵發展佛教的政策,因而佛教在蒙古地區廣為傳布,各地修建了很多寺廟,在較大的寺廟里還設立了教授佛經、哲理和醫學的三種學堂,以培養各方面的人才。醫學堂稱為“滿巴拉倉”,從此,開始了有組織有系統的醫學教育;同時用蒙文翻譯了大量的古代印度、西藏和漢族的文學藝術、哲學、宗教、醫學等著作,并以木版本和手抄本發行,隨而涌現出許多蒙古族醫學專家,編寫了不少醫藥學專著,其中代表性的有大汗貝經王羅布桑丹增扎拉森所著的《瀉劑提要及抑制寒癥方例》等五部著作,宋布漢貝伊希巴拉珠爾的《甘露四部》、明如勒·占而拉的《蒙醫金匱》、羅布桑殊勒和木的《認藥學》、占巴拉道爾吉的《蒙藥正典》、羅布桑卻因丕勒的《蒙醫藥選編》、吉格木德丹金扎木蘇的《觀者之喜》(通瓦戈吉德)等,這些著作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寫的具有民族醫藥特點的代表性的書籍。對蒙醫學的形成和發展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蒙醫學在傳統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吸收了藏醫、古代印度醫學的部分基礎理論和漢醫學知識,逐步形成了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臨床特點的民族醫學。18世紀蒙古族著名醫學家伊希巴拉珠爾,將多發寒癥的蒙古地區的特點和蒙古傳統醫學的“寒癥”理論加以結合,在他所著的《甘露四部》中,把“寒癥”、“熱癥”兩章列于“十要癥”之首位,并寫了“寒熱相傳”、“寒熱相互轉化”等數章,豐富發展了“寒熱癥”理論。伊氏在《甘露之泉》中,對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等,從理論上作了精辟闡述,提出了:“在赫依病、希拉病、巴達干病三者之上,加上血病、黃水病和蟲病三者,則為六種基本病癥,簡稱“六基癥”。
      19世紀40年代,在張家口市由官方成立了西部蒙古蒙醫藥院,全蒙診所等醫藥機構,對察哈爾、錫林郭勒地區的蒙醫提供珍貴藥材和藥品加工工具等。
      特別是在1947年,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蒙醫學獲得再生并走上了發展的道路。首先,在50年代,自治區政府召開了蒙醫代表會議,深入開展黨的民族政策和中蒙醫政策的宣傳教育工作,把分散的各地蒙醫們組織起來,建立旗縣蒙醫聯合診所,把較有名望、技術水平較高的蒙醫安排在自治區、盟市和旗縣醫院工作;同時舉辦進修班和學習班,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術水平及服務質量。從此,蒙醫在醫學教育、科研、臨床醫療方面步人正規化的發展階段。

      2 現代蒙醫學的概況
      所謂的蒙醫學理論體系的特點,是與西醫學及其它醫學體系相對而言,任何一種醫學均以人體及疾病為其研究對象,這是所有醫學所具有的共性。然而,他們對人體的觀察和研究方法則互不相同,如在研究人體、疾病的診斷和臨床治療上,有著各自的特點。
      蒙醫學內容包括基礎理論部分、蒙藥部分、傳統療法、臨床各科等四個部分。

      2.1 蒙醫學的最基本特點,可概括為整體觀理論、辨證診斷理論和重病因辨證論治理論等三大特點。概括如下:(1)整體觀理論指人體與自然界是一個對立統一的整體,而人體則為其縮象。蒙醫學認為自然界是由土、水、火、氣、空五種物質之精華轉化而構成,此五種物質統稱五元。人體則以五元之變形物質,即三根赫依、希拉、巴達干和七素——食物之精華、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骨髓、精液所構成。另外,精液聚積于精腑,其精華演變成至精華,亦稱活力素。三根之間、三根與七素之間都有著共同進行的復雜的內在生理功能活動和對立統一的協調關系,即它們之間既相輔相成,又相互妨害和對抗,以保持平衡狀態;并與飲食、氣候及外界環境條件相適應有規律地、不斷地進行著精華與糟粕的分解,吸收以及排泄等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動。當研究它們時,以前者為前提,后者為基礎,它們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蒙醫在臨床實踐中,始終堅持這一整體觀理論。對三根七素相輔相成的內在活動規律的研究,是掌握人體生理活動內容的基礎;反之,對三根七素相互妨害和對抗關系的研究,是掌握人體病理現象的基礎。(2)辨證診斷是指對發病的內因、外緣、地點、季節等主客觀兩方面的資料,結合當時遇到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作出總的和具體診斷而言。如在診察疾病時,首先從整體觀理論加以考慮,運用問、視、觸“三診法”進行嚴謹的訊問和檢查,然后將所得的資料,按“診斷+要點”及“疾病本質辨證分析”的要求加以分析和鑒別。(3)以重病因為前提與具體病情相結合進行治療的原則。致病原因雖然很多,但從蒙醫學整體觀理論出發,歸納為由功能失調之三根所致;由七素之內在運動失調而發生的疾病,其因可歸納為血和黃水二者;從外界侵襲人體致病因很多,可歸納為蟲和粘(細菌、病毒之類),上述之致病原因,稱之為“致病總六因”,所有疾病之本質均屬于此六因,因此,由它們所引起的疾病,稱為“六基癥”。對所有疾病都從“六基癥”的角度去加以分析研究,針對其發生、合并、蓄積等不同的變化情況進行辨證施治。所有產生均受季節、氣候、居住環境、飲食、生活習慣及年齡、體質特性等的影響,其本質和病勢發生不同的變化,所以,應視其變化的規律,判明主要是因哪一要素發生何種病變而起主導作用,而后針對具體變化情況按治療原則進行治療。治法種類很多,可歸納為滋養療法和削弱法兩種。

      2.2 蒙藥:蒙藥主要分植物性、動物性和礦物性三大類,其中草藥用量最多。著名蒙藥學家占布拉道爾吉所著《蒙藥正典》是一部比較完整的蒙藥學經典著作,收載876味藥,蒙醫常用方劑有300余種,各地蒙醫用藥習慣亦有所不同。蒙藥劑型有湯、散、丸、攪合、灰、浸膏、藥油等,隨著蒙藥劑型的不斷改進亦有了片劑、液劑、注射溶液等多種劑型。用藥量成人每次不超過2~3克。

      2.3 蒙醫的傳統療術主要有針刺、艾灸、放血、按摩、正骨、藥浴、皮療、色布蘇療法、偏方、土方治療等,這些療法是從體外施治,以調整和恢復失調之三根七素的功能之平衡關系,改善血液循環和精華與糟粕的分解吸收及排泄等正常生理活動,以達扶正祛邪的目的。

      2.4 蒙醫之分科:現代蒙醫有內科、熱病科、傳染病科、外科、眼科、口腔耳鼻科、婦科、兒科、骨科等十余科。

      3 臨床治療的基本特點

      蒙醫學是一種傳統醫藥學。同蒙古民族歷來居住生活過的地理環境、氣候、飲食、生活習慣相關的多發病、疑難病至今仍有發生,相對而言蒙藥對這些疾病的治療,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如對胃腸等消化系病、心臟病、薩病(中風)等脈系病、痛風、風濕痹病、關節黃水病、骨折脫臼、腦震蕩等都有獨特的療法。

      蒙藥的來源豐富,用藥量少,藥價低廉,加工炮制簡便,特別是針療、灸療、正骨、對腦震蕩的“以震治震”等療法,與其它醫學相比,具有相對便利的條件,非常適合于在廣闊草原上高度分散居住的牧民的就醫。長期進行流動醫療。因此,自古以來蒙醫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較高的威望。
出 處:蒙醫藥信息網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意見郵箱 | 常見問題 | 全部蒙藥
中國·內蒙古蒙藥精品網 版權所有 TEL:15248009282
網管信箱 1149544351@qq.com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国产精品日韩欧美在线第3页,国产精品日韩欧美在线第一页,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国产精品三级一区二区